我认为,恋爱最大的意义就是性别(gender)和性(sex)。如果没有性别之分,那么也就不存在恋爱。世界上只存在两种性别,社会上所谓其他复杂的划分不过人为的把戏。任何恋爱不可能只是心理上的,必须有生化的物质基础,如果身体上没有与正常两性恋爱产生的相似生理活动,如果仅仅凭借思想情感的认同维持亲密关系,那么便不能算作恋爱,后者更应该称作信念或者信仰、宗教,它所带来的感受,与前者描述的“幸福”必然存在本质区别。

那么抛开性,恋爱还有意义吗?我很难想象一个陌生人会如何无缘无故对另一个陌生人好,单纯的物质价值交换无法产生“恋爱”的激素,唯有为了其他类型的利益,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产生。

所以,仅仅完全抛开“性”这一个因素,恋爱就无法进行,就不会有恋爱的内容,不论是那个ta如何对另一个ta好的任何事情,性和随其而来的所有生理活动、产生的激素是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本条件。

对于个人来说,在性的因素对他影响不大时,那么不选择恋爱往往比恋爱要有益得多。许多网友在讨论不谈恋爱的好处时,表示他们在单身时有更多的时间追求事业和学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更加自由。我在思考恋爱的意义时,认为其实我在亲密关系中,无非最想要能时刻切换二/三人称欣赏自己的帅脸,而不是只有到镜子前才获得一个视角受限而且失真的第二人称视角。然而世界上不存在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我,我也不可能克隆自己的灵魂,装进伴侣的傀儡里,然后作为伴侣来欣赏自己。如果我有恋爱的憧憬,那么我不过是外化了欣赏自己的需求,把欣赏自己转化为了欣赏伴侣。然而这无关紧要,因为通过镜子我已经具备了欣赏自己的能力,在不考虑因为性的因素带来的全新经历的情况下,为此失去单身时的好处,是得不偿失的。而在考虑这个因素时,就会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恋爱可有可无的状态。

这和前述不矛盾,这种欣赏是建立在基因调控的性别之上的,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我会欣赏英俊的同性,也不会产生“恋爱”的生理活动。

这个想法出现以后,我就出门去吃早饭了,途中想到这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我的夜宵罢了……由于学校的早自习已经开始,途中只看到了打扫卫生的零星学生。到了食堂外面的楼梯,快要上二楼偶然碰到三个没穿校服的年轻女性,我猜应该是同校的实习老师,一个女生刚好正对我前路时,我的视线自然移到她整个人,停留不到 2.5 秒钟之后便上完了剩下了楼梯来到他们所在二楼的平台,在这之前我的视线便自然移过了另外两人,安全从他们旁边经过,然而就在这时我听到一声她说的“饿”字。我不语,继续向我的早餐走去,此时的我已然整夜无眠,心理上的状态也确实如“大贤者”一般,走过时更是面无表情。一个正常的状态却激起这样的反应,我不得不怀疑其感性的程度。偶然遭遇,不应该感到高兴吗?


PS:狗命要紧,调整作息,如无法调,先吃正餐,蔬菜水果,补维生素。

- Total words: 1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