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写作,MBTI 和人生
语言
在一篇英语短文中,我在读到“在一个社会中,语言的结构决定习惯思维的结构;语言禁锢思维,语言的语法结构能对一个社会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的观点时,有了很强的既视感,仿佛这是一个在久远的年代以前我思考过的问题,现在想来,我似乎不确定在多年以前是否思考过,但是能够确定在最近的一次选修课中,我学到了类似的知识。
目前想来,我当时应该是联想到了似乎是爱因斯坦的一个观点:“人们思考时往往习惯在头脑中编码语言,但是我从来不这么做”。
编码语言是降低思维效率的因素。现在看来,平时很少的交际虽然使我减少了语言的使用,但是我仍然没有养成思考时不编码语言的习惯。
写作
一般而言,人们使用语言,很少是为了写作,除非不得不写论文、公文等应用文体应付工作等,多是用在了日常的交际中。我记得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 的 MBTI 职业人格类型测试题中有一题,询问“是否对以写作为生感到匪夷所思”,我是不明白题目背后的含义的。
但是仍然会对各个作家所创作的文学经典感到敬佩,他们是在何等条件下创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然而现在却鲜有听说这样的作品问世。我们在 CMS 等网络平台撰写的作品,似乎几乎无一例外地与那些“经典”的水准相去甚远。不过曾经在翻开一本名著浅尝辄止时,发现所谓经典也不过如此,那些看似肤浅的文字让我觉得我也能把它写出来。不过想想便知书中一定有使其成为经典的内核。
所以,人们似乎不会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培养出写作的兴趣,更不会养成用文字记录思想的习惯。在信息交流效率相当发达的当今社会,注意力似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而写作,作为创作的一种,便是一个注意力消耗量大的过程。
人们更愿意为了回应、表达、交流而输出语言,就像回信或者回复即时聊天消息一样,人们很多时候愿意甚至期待有一个使他们回应的话题,这就表明这些时候人们不会拒绝这样的话题的创建者。所以,博客友链的存在合理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与其他博主的交流是花费精力更新博客的原动力之一。我能从很多其他博主的文字中,看出些许交流的影子。
MBTI
在第一次了解到 MBTI 时,我还不清楚它是否在一些 CMS 中存在很高的人气。2021 年九月之后的某一天,在一个人气很高的个人页面上,我被四个绿色的字母“INFP”和一个奇怪的插画小人图像所吸引,并点开了那个16人格官网,开始了第一次 MBTI 测试,认真做完后的结果为 ISFJ 守卫者,看到的蓝色小人和文字介绍都在暗示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格类型,然后开始懊悔为什么不早点知道这个东西,我想知道在我还未接触搭建网站之前,我的人格类型是什么。
之后我并没有多了解这个,直到 2023 年暑假我开始仿写这个个人页。一开始我简单粗暴地使用了 ISFJ 的素材,因为毕竟是人格类型,它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吧。这个逻辑我现在看来就像一个逻辑学家能想出的,后来的一次更新中我重新测了一遍,果真是 INTP,这是第二次测试——看来大学对人性的摧残还是太大了。之后似乎还测试出一次INFP。
之后又没管了,直到 2024 年新学年开始自甘堕落,打开“小红书”这个潘多拉CMS,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自我由于感觉是国内 MBTI 的早期用户,所以蔑视其中的所有相关内容,直到搭建本站时,了解到一个博主提到他的人格类型是 ENTP,并且那个博客的样式深得我心,成为了 GOLB 的模仿对象之一,所以不得不在 2025 年 3 月关注到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之前我发布了一篇关于自由的讨论,单纯是受到对当下实习生活约束的不满和对未来职业的思考的启发的影响,然后就不得不在那个CMS上关注到ENTP向往自由的内容……
然后就中邪了。
随后依次测试出 ISFJ、INFP、INTP、ISFP、ISTP、INFP。就差 INFJ、ISTJ、INTJ 就能集齐所有 I 开头的了。
在另一个据我所知博主是 INTP 的博客中,我发现了一个特点,似乎 I 开头的都不喜欢分享自己的经历——不像这篇文章一样,对于讲故事他们似乎是拒绝的——包括我在内,而是愿意写一些认为有价值的客观抽象的内容在博客中。
而在那位博主提到自己是 ENTP 的博客中,我刚看到了博主写到自己因为追寻自由而恋爱之路曲折。居然有几分“刻板印象”的应验。颇有感触所以我跑来写这一部分分享,相信在这之后我不愿意写第二篇这样的内容。
人生
写不下去了,不想写了,主旨如下。
即使 MBTI 是 ISFJ,和 MBTI 是 ENTP 的遭遇甚至类似。看来 MBTI 类型对命运的影响似乎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