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得写点什么
其实,从保守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行为主要只为主观因素服务,那么就不能创造什么价值,像兴趣爱好这些,资本最容易渗透进去的地方,比起人们经常说的“事业”,比如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准备考试或者就业,地位是低很多的。但是前者对人的吸引力几乎是仅低于吃饭睡觉这些的。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行动后者,是被推崇和广泛认可的观点,因为这就是至少在创造“潜在价值”了。创造价值越多,代表服务量越大,社会地位越高,客观生活越舒坦,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也只是客观生活,你的主观生活可能不能满足“自我”的需求,于是需要消费价值来平衡,没错,回到资本最容易渗透的地方。
但是有些人无法平衡,比如太自我的人,主观生活非常丰富,客观生活一团糟;疲惫的人,客观生活不合理,压力太大,几乎放弃主观生活……
他们是可以转换的。
但是完成两个否定的过程可能是残忍的,有可能,上述例子中,在极端情况下前者的客观生活攻击了他享受的主观生活,后者的主观生活压制了他无法应对的客观生活。
当一个人同时享受两种生活才是健康的。不过现实很复杂,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很可能与客观体验不符。比如自我的意义感,对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评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都会不同。
- Total words: 495 -